载入信息中...
羽毛球迷的家,超人气羽毛球社区 首页添加收藏设为首页中羽APP
当前位置:主页 > 羽坛动态 > 资讯 > 世锦赛中国记忆:李玲蔚成第一人 大满贯靠谁创造

世锦赛中国记忆:李玲蔚成第一人 大满贯靠谁创造

时间:2009-08-07 15:20 来源:《羽毛球》杂志 作者:黄丽娜

      “无冕之王”完美登场(1983年—1985年,第三、四届世锦赛)

      第一人

      在1983年5月8日举行的第三届世锦赛女单决赛中,李玲蔚以2比1战胜队友韩爱平获得冠军,她是两个羽联合并后中国队的首个世界冠军。

      1981年5月26日原国际羽联和原世界羽联合并前,中国羽毛球协会一直被原国际羽联无理拒之门外,所以,尽管拥有众多世界顶尖高手,尽管在多项国际大赛中独占鳌头,但没有参加过世界级的比赛,中国羽毛球队也只能无奈地被称为“无冕之王”。

      1983年5月2日开始的世锦赛是两个羽联合并后中国队参加的第一个真正的世界大赛,为了使自己顺利“加冕”,中国队派出了由王文教、陈福寿、侯加昌和汤仙虎4位教练带领的9位男队员和8名女队员,因为在两个月前的全英公开赛上赢得男单、女单和女双三项冠军,他们对这次世锦赛抱有很大的希望。最终李玲蔚战胜队友韩爱平夺得女单冠军,林瑛/吴迪西战胜英格兰选手佩里/韦伯斯特获得金牌,中国队圆满完成了“登场亮相”的任务。

      中国队横空出世之前,印尼队雄霸由原国际羽联控制的世界羽坛,在印尼雅加达举行的第二届世锦赛上他们以四枚金牌震惊了世界,被称为无法逾越的高度。然而,第三届世锦赛上,印尼队仅由苏吉亚托获得男单冠军,优势已经不那么明显了。到了第四届,他们一无所获,中国取而代之,赢得了男女单打和女双的三项冠军。

      两届世锦赛的出色表现,让世界羽坛不得不重视中国。第四届世锦赛结束后,败在韩健拍下的男单头号种子丹麦选手弗罗斯特发表了著名论断:“过去是全世界对付印尼,现在是全世界对付中国!”

      创造完全“中国时代”(1987年—1991年,第五、六、七届世锦赛)

      大满贯

      1987年第五届世锦赛上,中国队创纪录地夺取了全部五项冠军,时任国际羽联主席的帕尔摩先生评价说:“中国队囊括所有金牌,意味着夺得四个第一,第一个包揽世锦赛所有冠军的国家,第一次蝉联冠军(女单韩爱平),第一次赢得男双冠军,第一次突破混双这一薄弱项目。中国运动员所表演的高超技艺就像魔术一样奇妙。”再加上前一年中国队获得的汤姆斯杯和尤伯杯,中国羽毛球队取得了世界羽毛球七项最高水平锦标的大满贯。

      弗罗斯特

      从19岁到31岁,丹麦选手弗罗斯特共参加了七次世锦赛。他曾两次打入决赛,但均未能如愿获得冠军,1985年负于韩健,1987年负于杨阳。

      弗罗斯特有“常胜将军”之称,17岁崭露头角,1978年得到第一个全国冠军,自1983年起,保持了200多场不败纪录。但遗憾的是,他从未获得过世锦赛冠军。到1993年第八届世锦赛时,他已经成为丹麦队的教练。

      从1986年至1991年,随着中国男单“三剑客”杨阳、赵剑华、熊国宝的涌现,中国男双、混双的先后崛起,加上王牌项目女单、女双持续优势,使得中国羽毛球队在这6年间创造了一个辉煌的“中国时代”,在这期间举行的15次重大国际比赛即汤尤杯、苏迪曼杯、世锦赛和世界杯中,中国选手取得了47枚金牌中的33枚。而这个完全“中国时代”的标志便是1987年囊括世锦赛所有项目冠军。

      第五届世锦赛在中国北京举行,尽管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但比赛开始前,谁都没有想到中国队会有如此惊人的突破,就连中国队自己也只敢把目标定在确保两枚金牌争取更好成绩上。因为,除了女单和女双把握较大,其他三个项目的强劲对手实在太多。

      男单项目,被誉为世界羽坛“四大天王”的弗罗斯特、苏吉亚托、杨阳和赵剑华均参加了比赛,且兵不血刃地进入了四强。从四强中艰难胜出的杨阳和弗罗斯特,共进行了1小时27分钟的激战才决出最后的“天王之王”。赛后,弗罗斯特表示输得心服口服:“虽然我输了,但并不感到特别失望,因为我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

      李永波/田秉毅和王朋仁/史方静的胜利具有历史意义,决赛中前者以2比1战胜马来西亚的西德克兄弟,后者以2比0战胜一号种子韩国选手李得春/郑明熙,为中国队赢得了首个世锦赛男双冠军和混双冠军。

      1989年和1991年的世锦赛,共七枚金牌的表现暂时掩盖了潜在的危机,可到了1993年的第八届世锦赛时,中国队彻底陷入了低谷。

      后“中国时代”的群雄逐鹿 从低谷到崛起(1993年—1999年,第八、九、十、十一届世锦赛)

      终结

      英国伯明翰时间1993年6月3日14点05分,赵剑华与搭档朱爱华在和印尼选手争夺混双四强席位的比赛中败下阵来,此后,他告别赛场。

      赵剑华1983年进入国家队,在国际羽坛驰骋了整整10年之久,取得了除奥运会冠军之外的所有国际大赛冠军。“四大天王”中他最后一个退役,自此“天王时代”也宣告终结。

      王莲香

      1993年第八届世锦赛的女单决赛是前一年奥运会和当年的全英锦标赛的重演,王莲香凭借出色的防守和体力再次战胜韩国人方铢贤获得冠军,并改变了中国选手连续10年垄断该项目的历史。至此,王莲香已经把所有单项世界大赛的冠军集于一身,成为了世界羽坛第一位大满贯选手。

      用时最长

      世锦赛历史上用时最长的决赛是1997年第十届的男单决赛。这场比赛在丹麦选手拉斯姆森和中国选手孙俊之间展开,比赛打满三局,共耗时124分钟,以拉斯姆森的胜利结束。

      前一天的半决赛中孙俊与巴塞罗那奥运会冠军拉尔森苦战了82分钟,赛后,他累得大腿抽筋。本场比赛第二局结束后休息时,孙俊再次大腿抽筋,这是他最终输掉比赛的原因之一。

      对于中国羽毛球队来说,八十年代是辉煌和荣耀,九十年代却是灰暗和低谷。中国羽毛球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遭到了一系列败绩:1992年的汤姆斯杯上,马来西亚队将“三连冠”的中国队淘汰出决赛;1994年的广岛亚运会,中国队铩羽而归,一金未得;1993年和1995年世锦赛,中国队均只获得一项冠军…… 

      中国队在世锦赛上陷入低谷,取而代之的是老牌劲旅印尼队的复苏。1993年第八届世锦赛上,他们有5名男单进入了前八名,并最终囊括了冠亚军,而女单一号种子王莲香和著名男双选手苏巴吉亚/郭宏源也没有让冠军溜走,三枚金牌成为印尼队自在雅加达举行的第二届世锦赛后取得的最好成绩。

      1993年的失利,究其原因还是后备力量不足,而那届世锦赛后,赵剑华、农群华、陈康、陈红勇等队员的退役使中国队雪上加霜,改革迫在眉睫。

      1993年全运会后,中国羽毛球队以李永波、田秉毅等为核心的新教练班子走马上任,他们重视对年轻队员的培养,并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到1995年第九届世锦赛时,中国队25名参赛选手的平均年龄已经下降为23岁,参加男单、女单和女双比赛的选手平均年龄不足21,而男双和混双选手的平均年龄也均未超过25岁。

      虽然年轻队员出征,很难有惊人突破,而且随后仅有女单一枚金牌的事实也证明,想要重新回到那个“中国时代”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但是,董炯、孙俊、刘永、葛菲、顾俊等年轻队员的迅速成长,无疑为中国队随后的重新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7年和1999年的世锦赛上,中国队的一代新人顺利接班,其中葛菲/顾俊连续获得两次冠军,她们也是世界羽坛历史上第一对集各项世界大赛冠军为一身的“大满贯”女双。而葛菲和刘永的混双组合也使中国队较弱的混双项目有了起色。

      坐稳新世界的霸主(2001年—?,第十二、十三、十四……)

      蔡赟/傅海峰

      2006年第15届世锦赛,蔡赟/傅海峰在男双决赛中战胜英格兰搭档克拉克/布莱尔获得冠军,这是时隔17年后,中国队员再次登上世锦赛男双最高领奖台。

      苏迪曼杯

      1989年,首届混合团体赛即苏迪曼杯与第六届世锦赛单项比赛同时同地举行,而且,国际羽联决定,今后的每届世锦赛都会同时同地举行五个单项的比赛和混合团体赛。直到2003年,苏迪曼杯和世锦赛才分开异地举行。

      每年一届

      2005年开始,之前每两年一届的世锦赛改为一年一届(奥运年除外),舆论猜测过高的比赛频率可能会使世锦赛的含金量下降,对球员的吸引力也可能会大大降低。不过至少到目前为止,舆论的担心被证实是多余的。

      新的世纪,中国队赢得了不错的开局。2000年悉尼奥运会是中国队的丰收之秋,他们取得了除男双之外的全部冠军。随后,中国队进行了内部大调整,到了次年,新队伍已经成型,并蝉联了苏迪曼杯,2001年的世锦赛上,中国队取得了3项冠军的不错成绩。

      那一届世锦赛,中国队的优势项目仍然是女单和女双,戴韫、龚智超、龚睿那、张宁和周蜜五员大将对头号种子丹麦人马汀形成了合围之势,而女双组合葛菲/顾俊、杨维/黄楠雁可以找到的势均力敌的对手就只有韩国的罗景民/李敬元。

      新世纪之初,男单桂冠的争夺依然是最激烈的,2001年第十二届世锦赛开始前,男单教练钟波说,不管是马来西亚的罗斯林和黄宗翰、印尼的陶菲克,还是中国的吉新鹏、陈宏、夏煊泽、陈郁,世界排名前15的谁夺冠都很正常。这也是随后两届世锦赛男单争夺的缩影。混双和男双依然是中国队的弱项,张军/高崚虽然夺得了奥运会冠军,但是无论是对阵韩国的金东文/罗景民还是印尼的特里库斯/许一敏,中国队都略处下风,而韩国的金东文/河泰权和印尼的陈甲亮/西吉特才是男双桂冠的最有力争夺者。

      随后的几届世锦赛,中国队的参赛形式基本不变:女单项目从张宁、龚睿那、周蜜,到谢杏芳、蒋燕皎,再到朱琳、卢兰,中国队始终保持着集团优势;女双项目曾先后拥有杨维/张洁雯、高崚/黄穗、张亚雯/魏轶力等多位好手,她们在世界大赛上很少让冠军旁落;张军/高崚虽然曾获得过两届奥运会冠军,张亚雯/谢中博也曾在2005年第十四届世锦赛上赢得亚军的优异成绩,但直到当下,每次大赛前,混双依然是中国队最没有把握的项目之一。

      与以往不同的是,近几年,中国男双和男单的实力渐渐增强了。

      中国男双在2006年第十五届世锦赛上终于有了突破,蔡赟/傅海峰决赛中战胜克拉克/布莱尔继李永波/田秉毅后,时隔17年再次获得世锦赛男双冠军。如今,进攻能力前、网前凶狠的蔡赟/傅海峰已经成为了中国男双的典型代表。

      至于中国男单,具有“超级丹”之称的林丹,在2007年蝉联世锦赛冠军之后,又夺得了北京奥运会冠军。近两年来,能与他争锋相对的选手已经很少,他再也不是人们记忆深处的那个林“一轮”了。总结说来,如今的中国羽毛球队每个项目都有着多位(对)冠军的有力争夺者,虽然本届世锦赛上依然很难夺取全部五项冠军,重现1987年“中国时代”的辉煌,但其霸主地位早已不可撼动。

     

      0
      0

      您还未登录,无法评论!
      ▼最新排序球友评论 0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