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信息中...
羽毛球迷的家,超人气羽毛球社区 首页添加收藏设为首页中羽APP
当前位置:主页 > 羽坛动态 > 评论 > 《广州日报》:如何卖掉“世界杯”

《广州日报》:如何卖掉“世界杯”

时间:2006-10-30 16:56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孙嘉晖

      在湖南益阳举行的羽毛球世界杯上,中国队在5个单项决赛开始前就已将3项冠军收入囊中,男单、女单和女双比赛俨然成了“全国锦标赛”。人们不禁感慨,强劲的“中国风”再次冲淡了世界杯的“世界味”。

      其实,世界杯受到的侵袭远不止这些。以2006年德国世界杯为例,在预言世界杯冠军时,除了球队实力和状态等基本因素外,球队的赞助商和东道主的利益等经济因素都成了球迷竞猜的重要参考指标。浓郁的商业气息将世界杯团团包裹,世界杯越来越像一座包装精美的“杯”,这个“杯”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将这座“杯”卖掉。在商人的眼中,那就是一场生意。

      世界体育市场就像一块大蛋糕,世界各单项体育组织都想从中分得一块,为了分割市场并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体育项目之间的争夺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程度。推进体育项目的普及、推动职业联赛的发展、包装国际化的经典赛事……总之,日渐商业化的体育赛事通过这种途径创造了许多迷人的光环,比如天价年薪、巨额奖金、明星神话等。撇开商业化附带的不利影响,其创造的价值和影响力着实令人惊叹。

      衡量一项赛事是否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其一,奖金是否丰厚;其二,“大腕”是否到场;其三,比赛的延续性如何;其四,体育迷是否买账。

      为了打造“成功赛事”,世界各单项体育组织可谓各出奇招,世界杯的头衔无疑极具号召力,那就卖掉这座“杯”,世界杯的头衔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异化”了。

      首先,从举办时间上讲,“天下大乱”之势已是在所难免。世界杯的本意是打造由世界最强选手参加的顶级赛事,为了保持比赛的权威性和冠军的“含金量”,多数世界杯以往通常是每4年举办一届。而如今,世界杯似乎已经变了味,4年一届、2年一届、1年一届乃至1年内有多站系列赛,赛事频繁举行已经到了泛滥的地步,这也直接导致体育明星不再聚首、成绩含金量不高等负面影响。

      其次,从举办地点来讲,单项世界杯赛事在一些举办地的影响力是非常有限的,赛事的扩充许多时候无法得到与之成比例的回报。各单项体育组织肩负着推广赛事普及的重任,所以他们希望将世界杯赛事推广到那些单一项目欠发达的地区,进而制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也是“世界杯系列赛”出炉的一大背景,但这也伤害了世界杯的权威性。

      再次,从世界杯头衔的使用上来说,并不是非要卖“世界杯”不可。像网球、高尔夫球等项目的职业赛事已经相当完善,他们摆脱了许多体育赛事发展的“传统套路”,卖的是彼“杯”而非此“杯”,像奥运会这样的顶尖赛事冠军甚至也无法与“四大满贯”奖杯相提并论。而与之相反的是,男足职业联赛也达到了非常完善的地步,但男足世界杯却仍是天下英豪竞相追逐的,这是因为男足世界杯走了一条“宁缺毋滥”的路。有人曾提议将其改为2年一届,果真如此,男足世界杯这块“金字招牌”恐怕也卖不出好价钱了。

      0
      0

      您还未登录,无法评论!
      ▼最新排序球友评论 0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