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信息中...
羽毛球迷的家,超人气羽毛球社区 首页添加收藏设为首页中羽APP
当前位置:主页 > 羽坛动态 > 人物 > 于洋首次表态:冲里约奥运 让球不全是队员的错

于洋首次表态:冲里约奥运 让球不全是队员的错

时间:2013-06-30 21:38 来源:中国体育在线 作者:秩名

 

  起航,摆脱羁绊全情付出

  “留下来一天,就要对我的搭档负责,对教练负责,对队伍负责。”这是于洋的信条。

  2012年世界羽联年终总决赛后,于洋确定了要参加里约奥运会的目标。于是,新周期的第一个冬训刚一开始,于洋就敲开了国家队签约体能师迈克的房门。两人在5年前备战北京奥运会之时就有过合作,迈克对于洋的印象深刻:“我的理念是运动员在训练中付出多少,就能够得到多少。杜婧和她都非常地玩命,杜婧练得狠,但于洋每一次练完之后都还笑得出来,说明了她的抗压能力。所以当时就很看好她们,果然最后拿到了冠军。”而在伦敦奥运会之前的封闭集训中,由于女双组的整体优势明显,国羽将大部分资源都优先匹配给了男双等面对较强竞争的项目。

  尽管对于洋的印象很好,但收到邀请的刹那间,迈克还是犹豫了起来:女孩子年龄大了,难免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她已经是世界冠军、奥运冠军,还会有继续玩命的动力么?训练中是否还能像上次合作时那样百分百的努力?迈克将自己的顾虑讲了出来,于洋同样敞开了心扉,“我还想证明自己!”迈克心中的石头落了下来,他向于洋重申了自己的理念——你在训练中付出多少,就能够得到多少。

  第一堂训练课,由于奥运会之后一直没有系统训练,只进行到四分之一时段,于洋的T恤、短裤便已经被汗水浸透,但她咬着牙硬是将所有的内容一点不差得完成下来。“每一个项目,我都会跟她沟通训练的目的和原理,只要她接受了,都极度的配合。”迈克介绍,“几个礼拜的训练课之后,她在跳跃练习的表现已经和身高2米的篮球运动员一样了。”

  从今年3月底开始,全队逐步过渡到苏迪曼杯的备战节奏。因为所能够利用的时间不多,迈克决定采取高强度。第一个周期是电击式训练,这是一种结合体能和能量,力求将高水平运动员的神经记忆激发出来的项目。第一次尝试,蔡赟[微博]、张楠和于洋都吐了。“9天的训练周期里,于洋是3人中唯一完成三个循环的,她在第三个循环时的表现比男孩子在第二个循环中还要好。”在迈克看来,虽然于洋现在的身体能力和2007年、2008年时还有距离,但更多是神经性、兴奋度上的距离,并非根源在力量、速度方面。“再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她完全有希望在苏杯的时候达到最佳状态。”

  看好于洋能够重返巅峰状态的不仅仅只有体能师。国家队在去年11月进行了局部调整,刘永成为女双组新任主教练。作为女队队长和女双组里年龄最大的队员,于洋找刘永进行了一次长谈,“主要和他沟通了自身以及组里其他队员的情况,希望自己能够起到队长的作用,配合教练管理好队伍。”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了解,刘永对于洋称赞有加:“教练组现在做的是在体能、能力恢复的基础上,重现她在网前封网、后场移动、多拍方面的特长。其实,那些能力都是于洋所具备的,只不过尘封了一段时间,现在需要激活。”刘永评价,整个冬训期间于洋练得最为勤奋,那种训练后浑身酸痛的感觉相信她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体会到了。

  搭档的一举一动,王晓理都看在眼里。虽然于洋没有将“争取参加里约奥运会”的决定特地找机会告诉王晓理,但当记者转述出来时,晓理的反应相当平静,“看她在训练时的表现,心里就有底了。”搭档玩命训练,王晓理自然不甘人后。刘永认为弟子同样还有提升空间,“她是全世界杀球得分率最高的运动员,这是她的武器,要维持下去。在这个基础上,她需要提高连贯性。”

8
16

您还未登录,无法评论!
▼最新排序球友评论 0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