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驭10的首批用户,我的第一支驭10也出现了转中杆的问题,质保成功之后又换了一支,到现在再没有出现过同样的问题。驭10的出现让我第一次接触到合金碳纤维这个科技,当时的感觉还是挺惊艳的,特别是进攻的时候,杀球的感觉比较炸裂,重杀可以杀得很快很重,而且有明显的金属音效,杀完球时常会下意识的检查一下拍线是否断线。这个拍虽然是驭系列,但是挥重比较大,默认平衡点比较高,按照我自己的划分标准,这个拍就是纯粹的进攻拍,和平衡拍一点不沾边。对于有底胶的球拍我通常有去底的习惯,在缠相同厚度的缓震膜,缠同样手胶的情况下,包括88dp新老色和100zz在内,我用过的绝大多数盒式框的进攻拍实战重量都在89-90克这个区间,平衡点都在305-310mm这个区间,驭10在实战重量将近90克的情况下,平衡点高达310mm。而且驭10不光挥重大,平衡点高,中杆也比较硬,用这个拍我很难适应对抗比较激烈的同级别男双,以我的能力我只能用它来打单打或者混双。我的个人偏好还是喜欢挥速快、连贯好的球拍,那时单打和混双的主力拍是1000z,双打的主力拍是100xse,都是全破风框的速度拍,换到这个拍的时候你完全能想象得到会有多大的反差,所以打了一段时间之后我这把驭10就再也没拿出来用过。
两年后,当我拿起这把驭12的时候,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两把拍有着相同的框型,重量和平衡点也非常接近,还是那种强烈的头重感,挥起来也明显能感觉到还是有盒式框的那种高风阻。但是当我两把拍轮换着打过几次之后,我惊讶的发现,驭12打起来明显要比驭10轻快一些。两把拍的框型一样,都是三段式动力流体六角框,底部是相同的螺旋结构,两把拍的风阻系数应该是一样的,但是在挥速上有这么明显的差异,我觉得应该跟驭12采用了纳米气凝胶作为拍框的填充物有关。官方宣传的是:“在人类已知密度最低固体的加持下,球拍发泡剂用量降低,从而释放拍框配重空间,碳纤维用量得以增加,再结合百洛碳素纤维,使球拍更轻量,强韧耐高磅且打感升级。”驭12和影刃一样都是通过加入纳米气凝胶作为拍框填充物的方法用来实现球拍的轻量化和增加拍框的强度。从我个人的实际体验来说,我觉得这个升级是成功的,驭12在中前场平抽挡、抢网以及防守和被动球这几个环节,我觉得和驭10相比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在我体力充沛的时候,在一些节奏不是那么快、对抗不是那么激烈的男双中使用驭12我觉得攻防两端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当我体力明显下降的时候,一些被动球的回球质量下降得还是挺明显的。
另外,驭12的拍框还升级了弹力盾和46T的百洛碳素,弹力盾就是在拍框加入玻璃碳纤维,这个科技在100x、90k2、90km上都使用过,我觉得确实可以起到增加拍框弹性的作用。46T百洛碳素这种更高级别碳素的使用应该也是为了增加拍框的弹性和强度,在实际试打过程中,我确实能感受到:驭12的击球反馈比驭10更弹,出球更干脆、球速更快。除此之外,驭12还在中杆加入了WES3.0科技,WES科技是通过在中杆的不同位置增加反折点来增加中杆的弯曲性,3.0版本比2.0版本增加了更多的反折点,下压的角度更尖,鞭甩的效果更好。WES3.0的加入使驭12下压的角度更尖,鞭甩发力的效果更好。驭12的中杆硬度我觉得和驭10是比较接近的,都是进攻拍里比较硬的,驭12的中杆硬度似乎介于88dp新色和90new之间。可能是受第一代合金碳纤维中杆技术的限制,驭10的中杆和悬浮手柄之间还是缺乏一些稳定有效的物理连接,驭12这次升级了力量环pro应该就是通过加入卡扣来加强中杆和手柄之间的物理连接,彻底杜绝驭12转中杆的风险。在中杆和手柄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的情况下,我觉得驭12的抗扭也是有所提升的,体现在对球落点的控制上,驭12比驭10更精准,指向性更好,打不准甜区时的容错率也更高。
再来对比一下驭12和88dp新色,驭12的中杆硬度略低于88dp新色,两个拍的中杆长度、拍框大小几乎一样,重量和平衡点也相仿,我驭12的实战重量为89.2克,平衡点311mm,88dp新色的实战重量为89.2克,平衡点308mm。挥速上88dp新色和驭12似乎差别不大,但是88dp新色的出球速度略快一些。驭12的中杆弹性虽然相比驭10有了明显提升,但是对比88dp新色还是要略微逊色一些,在中杆弹性、回弹速度方面,88dp新色在我打过的进攻拍里算是比较极致的,体现在:在被动接杀时,88dp新色可以更好的借力、顶到后场的到位率更高;还有就是在平抽挡时会感觉到88dp新色抽挡出去的球比驭12更冲。基于这两个因素,我觉得88dp新色相比驭12可以更好的单双兼顾,双打在防守和被动以及平抽挡这几个环节并不会因为是头重的进攻拍而存在明显短板。在控球这个环节,驭12的持球感略微比88dp新色强一点,因此在吊球和一些近网球的控制方面,驭12的表现比88dp新色更为细腻一些。在杀球这个环节,两个拍的杀球都很出色,88dp新色的落点更尖,球速更快,暴力程度似乎比驭12高一个级别。从整体性能来看,驭12是主流进攻拍里在性能上和88dp新色相似度最高的那一个,虽然综合性能可能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但是考虑到未来这两把拍的差价可能会达到500元以上,仅花88dp新色三分之二的价钱便可以获得88dp新色90%以上的性能,从性价比的角度考虑,我觉得驭12会是88dp新色一个不错的平替。
再来对比一下驭12和90new,驭12的中杆硬度略高于90new,底部拍框比驭12略微窄了一点点,但是中杆长了不少。我有三把正在使用的90new,最重的一把实战重量为89.5克,平衡点304mm,最轻的一把实战重量为88.5克,平衡点301mm。即使是我最重的那把90new,挥速也明显要比驭12快不少,中前场的优势非常明显,90new的中杆软一点,弹性也略好一点,打高远球、防守和回被动球时都要更省力一些。后场球由于驭12的头更重中杆更硬,吊球时的稳定性更好,对落点的控制也更精准。驭12杀球的落点比90new更尖,重杀时的力量感更强,但是90new的连贯更好,点杀更优秀。90new是一把比较典型的速度型进攻拍,记得我刚开始试打90new的时候,我曾经跟球友预测过:90new会成为李宁新一代的爆款球拍,从装备区的反馈来看,90new上市五个月就有600条以上的点评,中羽评分9.7左右,不管是从口碑还是热度来看,90new应该算得上是李宁现在最受欢迎的球拍了,就连我自己也囤了4把4u的90new,虽然明知道618可能还会降价。上一次我囤了四把以上的球拍还是几年前没停产时候的100xse,最多的时候买了7把,直到现在仍然还是我双打的主力拍之一。90new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的中杆,我觉得它的中杆素质真的是非常优秀,是李宁的球拍和同类型尤尼克斯的顶级球拍之间差距最小的一次,它的中杆软硬度适中,挥重也并不大,在挥速上是可以胜任同级别快节奏的男双的,特别是我挑出来的重量比较轻的那几把。
亮点 胜利目前为止最优秀的中杆,弹性出色,出球干脆,指向性好
不足 挥速虽然较驭10有所提升,但是平衡点比较高,挥重比较大,还是偏单打拍的设定,用来双打不如同类型的88dp新色和90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