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信息中...
羽毛球迷的家,超人气羽毛球社区 首页添加收藏设为首页中羽APP
当前位置:主页 > 羽坛动态 > 资讯 > 李永波:羽联引进鹰眼是好的开始 是对运动员尊重

李永波:羽联引进鹰眼是好的开始 是对运动员尊重

时间:2013-06-19 09:37 来源:《羽毛球》杂志 作者:秩名

       千呼万唤始出来!世界羽联在经过长期纠结和论证后终于决定"顺从民意",在羽毛球项目中引入"鹰眼"系统。

     
      根据世界羽联公布的方案,本月开始的苏迪曼杯比赛中试用鹰眼技术,然后在6月11日至16日举行的印尼公开赛上正式使用。实施细则方面,球员可以对司线和主裁的判罚进行挑战,每场比赛中运动员有两次挑战机会,如果挑战失败则失去一次机会,挑战成功将仍有两次挑战机会。运动员须在球落地的第一时间提出(即司线员做出判罚,且下一回合开始之前),向主裁判喊出"Challenge"的同时,还要举手示意。整个鹰眼系统暂时仅适用于有电视转播的部分场地。
     
      对于新技术的引入,世界羽联副主席派山表示:"尽管在细节方面和网球的鹰眼系统有些差别,但是我们所遵循的原则是一样的。相信它会推动羽毛球的整体发展,确保这项快节奏运动项目在完全公平的环境下进行。"派山介绍,这项改革措施已经得到了世界羽联运动员委员会的全票支持。
     
      对于"鹰眼"系统的推出,国羽将士的反应相对较为平淡。男双主教练张军认为,任何一项改革都是有利有弊,"至于鹰眼技术究竟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最终要通过比赛实践来检验。"女双主教练刘永则提出建议:"希望世界羽联对于整个发球判罚体系能够有所改善,目前裁判对于发球的判罚有很大的随意性及主观性在里面。也许你一直是同一个动作,但裁判某一次忽然判fault(违例)就是fault了。"男单主教练夏煊泽在表示欢迎的同时,也说:"鹰眼的改革尚属于细枝末节,世界羽联更应该把思路花在如何把世界大赛安排得更加合理,让运动员更加受益。"
     
      总教练李永波把"鹰眼"技术的引进看作是世界羽联的一种姿态,表达出世界羽联对于运动员的一种尊重。"过去运动员在场上总是被裁判主宰,被规则主宰,他们没有任何权利。我觉得,作为场上比赛的运动员,应该永远是比赛的核心,世界羽联、教练等其他人都应该是为运动员服务的。如果每一项措施都能做到保护运动员权利,这项运动才会有发展。"李永波评价:"世界羽联的这一举动是对运动员的尊重。比赛中,如果裁判有误判,运动员有权利去挑战,这是好事。运动员受到尊重,作为教练员很高兴看到这样的局面。我也希望世界羽联在未来的改革中,都能以运动员为核心。相信如果未来是按照这样一个方向来发展,羽毛球运动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链接:那些深藏心底的伤害
     
      刘永:挥之不去的奥运遗憾
     
      悉尼奥运会混双首轮,中国队头号选手刘永/葛菲意外地败在了荷兰一对无名小辈的拍下,爆出了开赛后的最大冷门。
     
      对于那场比赛,刘永刻骨铭心。"自己表现得不好是一方面,但那个发球判罚真的太关键了。"刘永所指的判罚出现在第一局尾声。双方战成14平,加分环节,中国组合先声夺人。接着,刘永发球,对手起了半高球,他正欲发力扣杀之际,裁判的声音忽然响起——判定刘永发球两次动作。"我真的是一头雾水,发球一直是这样发的,怎么会现在判我?如果那个球拿下来我们就2比0了。"被判懵的刘永和葛菲不仅15比17输掉了第一局,接着以7比15丢掉了第二局。
     
      赛后,总教练李永波向组委会提出抗议,"裁判判刘永发球两次动作,这是一个明显的错判。"可比赛结果无法改变,悉尼奥运会的"一轮游"成为了刘永心中永远的痛。
     
      张军:职业生涯唯一的一次鸭蛋
     
      苏迪曼杯之于张军有着特殊的意义,他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世界冠军都是在苏迪曼杯的舞台上夺得的。但若提起苏杯历程中最为难忘的单场比赛,张军的第一反应却是2003年决赛中输给金东文/罗景民那场,而且在第二局被老对手打了一个11比0,成为张军职业生涯里最黯淡的一页。
     
      "我在悉尼奥运会和2001年的世锦赛中赢了他们,应该说2003年打的时候,对手在整体上还是比较怵我的球路。"张军清楚地记得每一个细节,"第一局我们以9比5领先时,对手回球,我回头看到那个球出底线差不多有一个手指的距离。但由于球速太快了,加之那届赛事的司线都是老爷子、老太太,因此可能没有看清楚,判在了界内。"拿下这一分后,韩国组合气势大涨,不仅在第一局完成了逆转,更是让张军/高崚在第二局出现了近10分钟的不会打球的"真空",以0比11送给对手鸭蛋。
     
      "如果那一分拿下来,我就是10比5掌握局点。那一个判罚,让我的心理受到很大影响,第二局被打了个零分,这是我的职业生涯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
     
      夏煊泽:都是耍帅惹得祸
     
      夏煊泽并没有遭遇如张军、刘永那样的"血泪史",但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而他印象中的几次争议判罚却让人啼笑皆非。
     
      2003年马来西亚公开赛,夏煊泽与队友鲍春来狭路相逢。两人杀得兴起,鲍春来扣杀,夏煊泽反拍弹回却有些高,小鲍大步流星冲到网前一推,夏煊泽感觉那球应该出界,于是故作潇洒地将拍子向上一举。"谁知道裁判竟然认为我拍子碰到了球,真的太乌龙了!我根本就没碰到,但也怪自己要去装酷。"
     
      另一次有意思的记忆发生在1998年的香港公开赛,夏煊泽作为旁观者坐在运动员席上。"那场比赛由吉新鹏对阵罗斯林,比赛打得紧张激烈。关键分时,罗斯林搓了一个网前球,吉新鹏飞身去扑,随后只听吉新鹏大喊一声,裁判也判罚他得分了……但其实,那球没有过网。"说着说着,夏煊泽自己也乐了起来,"拿下那分后,吉新鹏打得顺风顺水,很快就赢下了比赛。"
     
      2007年中国公开赛:李龙大/郑在成罢赛
     
      2007年中国公开赛男双第二轮,李龙大/郑在成与谢中博/郭振东的较量,从一开局就遇到麻烦。先是两对组合的比赛服"撞色",裁判要求李龙大和郑在成换衣服,韩国组合与裁判发生争执,裁判无奈只得让他们先进行比赛。在谢中博和郭振东拿下首局后,裁判再次要求韩国组合换装,之后比赛才重新开始。第二局,韩国组合的一次回球被判出界,他们表示不满,跑去与司线员理论。韩国组合夺得第二局后,决胜局战至19比15谢中博/郭振东领先时,郭振东突然发了一个后场球,韩国组合判断失误,没有接到球。之后,他们找主裁判理论,认为郭振东的发球过腰,但主裁判认定此发球没违例。韩国组合一气之下收拾东西离开球场。
     
      2002年釜山亚运会男团决赛:陶菲克愤然离场
     
      2002年釜山亚运会男团决赛由印尼队对阵韩国队,陶菲克出任第一单打对阵韩国的孙升模。首局,陶菲克13比15失利。第二局,陶菲克9比12落后时,他的一记扣杀,球明显落在界内,但韩国司线员却做出出界的手势。陶菲克以及坐在场外的印尼队教练和官员一起冲到裁判长面前,对这一判罚表达了强烈的不满。这场比赛的主裁判、来自中国的刘代娣要求司线员改判,但司线员再次坚定地做出出界的手势。见此情形,陶菲克向教练打出退赛的手势后拎着球包离场,比赛因此中断。亚奥理事会和国际羽联紧急磋商,最后决定更换那名错判的司线,陶菲克这才重新回到赛场。此时,比赛已经中断了1个多小时。
      4
      0

      您还未登录,无法评论!
      ▼最新排序球友评论 0
      栏目列表